消化系統疾病怎么分辨病因
嘔吐(吐奶)、鵝口瘡、便秘、腹瀉、腹痛、腸炎、胃炎等消化系統疾病是兒童疾病中的常見病。由于小兒臟腑發育未成熟,遇護理不周很易造成胃腸功能紊亂,導致消化系統疾病。及時排除病因、合理用藥是治療原則。
小兒消化道有何生理特點
(1)口腔:嬰兒口腔粘膜細嫩,供血豐富,唾液腺發育不足,分泌唾液較少,其中淀粉酶含量也不足,出生后3~4個月唾液腺發育完全,唾液的分泌量增加,淀粉酶含量也增多。由于嬰兒口腔較淺,又不會調節口內過多的唾液,因而表現為流涎現象,即所謂生理性流涎。
(2)食管、胃:新生兒及乳兒的食管缺乏腺體,食管壁肌肉發育未臻完善,再加之嬰兒胃呈水平位,胃的肌層亦發育不全,且賁門較寬,括約肌不發達,其關閉作用不夠強,故嬰兒易發生嘔吐和溢乳。
不同月齡的嬰兒,胃的容量不同。足月新生兒胃容積為30~60毫升;3個月時為100毫升;1歲時約為250毫升。小兒胃排空時間因食物種類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水為1~1.5小時,母乳喂養 2~3小時,牛乳喂養為3~4小時,因為牛乳乳塊較大,在胃內停留時間長。此外,由于人乳中富含脂肪酶,故人乳的脂[4-5]肪較易消化。
(3)腸:小兒的腸管較長,總長度約為其身長的6倍(約為4倍)。腸粘膜發育較好,含有豐富的血管及淋巴,全部腸有發育良好的絨毛,由于嬰兒的腸粘膜對不完全分解產物,尤其對微生物的通透性較和年長人為高,故較易由此引起其他的全身性疾病。
腸的肌層發育不足。腸的運動形式有兩種,一種是鐘擺式運動,它能促進腸內容物的消化和吸收;另外一種是蠕動式的運動,它可以推動食物向下運轉。食糜的興奮可增強腸蠕動。食物通過腸道的時間,個體差異很大,從12~36小時不等,人工喂養者可延長到48小時。
(4)小兒糞便:新生兒出生后數小時開始排出胎便,呈黑綠或深綠色,粘稠狀,無臭味。2~3天后逐漸過渡為普通嬰兒糞便。人乳喂養的嬰兒其大便次數較多,每日排便2~4次,質較軟,呈糊狀,偶或稀薄。1周歲以后,便次可一日一次。人工喂養兒的大便次數較人乳喂養者為少,約每日排便1~2次,有的隔日一次甚至便秘。其原因是牛、羊乳較人乳所含的蛋白質的比率為多,在胃中形成的乳塊凝集較大,難于消化,加之小兒腸壁肌層發育不全,腸蠕動力量不夠大,造成殘糜在腸內停留時間加長,水分被吸收,糞便變得較硬,難于排出。當然,小兒每天排便次數因人而異,多少不等。小兒排便是反射性,只要按時坐盆,在2歲前后即可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 北京婦科醫院哪家好些經期發燒不能吃什么
- 北京婦科專科醫院咋樣女性如何預防尿道炎
- 北京婦科醫院哪家做人流好人流后多久可以上班
- 北京婦科醫院哪家好早孕測試有什么好處
- 北京微痛人流醫院哪家好早孕自然流產需要住院嗎
- 北京微痛人流醫院哪家好流產前應該做哪些檢查
- 北京婦科專科醫院哪家好白帶像豆渣到底是怎么回事
- 北京微痛醫院哪家好做人工流產什么時間比較合適
- 消化系統疾病怎么分辨病因
- 呼吸系統疾病常見癥狀及體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