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時候去做孕期產檢 這篇文章為您揭曉答案
懷孕對于女性朋友來說是件大事,但是不少女性朋友對孕期產檢不重視,甚至懷孕好幾個月了都不去醫院做檢查,這種情況對于孕婦的健康和胎兒的正常發育都是不負責的。那么,什么時候去做孕期產檢呢?想必這是很多人剛懷孕的準媽媽都會想要知道的,現在就給大家介紹這方面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確認早孕
初次檢查的時間應從確認早孕開始,一般在受精后14天就可以測出來了;性急的媽媽較早可以在受精后8~10天去醫院抽血確認是否懷孕;而B超檢查通過需要胚胎大于45天才能測出來。
特殊情況
如果陰道出血、腹痛等,則應該去醫院查看;
有過宮外孕史的孕婦在孕5~8周去做早孕B超,確認宮內孕。
2.篩查
在孕11~14周B超檢查測量NT(胎兒頸項透明層厚度),并結全抽血化驗,篩查唐氏畸形的危險率。
3.去醫院建檔
8~16周
去想要做孕期檢查和分娩的醫院辦理建檔手續,并做次的全面檢查,較晚不要超過16周。
懷孕16~28周
在這個階段,要堅持每4周去醫院做一次產檢,醫生會在每次產檢時幫你預約下次的產檢時間。每次產檢時,除了基本的檢查項目外,還會有一個側重檢查的項目。其中,孕20~24周的B超不可以少。
懷孕28~36周
從孕28周起,孕婦進入晚期,產檢頻率改為每2周一次,并從34周開始每次都會進行胎心監護。
懷孕36~40周
預產期臨近,這一階段為臨產檢查,產檢頻率為1周一次,并為分娩做好心理、物質準備。一般來說,這個階段會至少做一次產檢B超,評估胎兒體重及胎盤、羊水狀態,并決定分娩方式。
一般來說,孕婦的全程產檢共9~15次,有高危因素及異常情況的孕婦則應增加產前檢查的次數。
初次產檢注意事項
1.次檢查前要了解自己的直系親屬及愛人家族人員的健康情況。如果有可能一定要愛人和你一起檢查,特別是次,他應該回答既往健康狀況,有無遺傳病家族史,同時他也可以咨詢、了解與懷孕相關的許多問題,在整個孕期給予你的理解和幫助,同時分享懷孕所帶來的快樂。
2.測量子宮高度和腹圍大小是每次檢查時醫生需要要做的項目。測量宮高是在孕婦排空小便后,平臥位,測量恥骨聯合上緣中點到子宮底部較高點的距離,它反映子宮縱徑長度;腹圍是經肚臍繞腹一周的長度,它能反映子宮的橫徑和前后徑的大小。所以,宮高和腹圍可間接反映子宮大小。膀胱在子宮的前面,如果膀胱充盈會抬高子宮高度,影響測量的準確性。所以測量宮高前一定要排空小便。
3.盡可能在同等重量的衣著下測量體重:孕婦增加的體重主要來自3個方面,其中較重要的部分是胎兒;其次是來自維系支持胎兒生長的結構,如增加的血容量、羊水、胎盤、子宮、組織等。另外,還來自體內儲備的脂肪組織。妊娠體重增加太多或太少都不正常,前者可能對孕婦不利,可能出現妊娠并發癥或難產,后者則會造成孕婦營養不好,胎兒發育遲緩甚至會發生早產。所以正確地測量體重非常重要,只有在同等重量的衣著下,才能客觀地反映體重的增長情況,以便醫生正確判斷和處理。
4.靜坐半小時后再測量血壓:血壓升高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表現之一,只有正確地測量血壓,即在活動后靜坐半小時后測量血壓,才能客觀地反映血壓的真實情況,以便及早發現并治療輕度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使之盡快痊愈。
5.化驗尿液應留取中段尿:化驗尿液主要是檢查尿液中有無蛋白、紅細胞和白細胞,尿中蛋白的出現提示有異常情況的發生。女性的尿道口和陰道口比較近,如不注意的話,尿液往往會被白帶污染,不能真實地反映尿液的情況,所以需要留中段尿。
文章對孕期產檢的時間和注意事項做了詳細的介紹,那些忽視孕期產檢的女性朋友們要注意,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孕婦提高對孕期產檢的重視程度,加強對身體和胎兒的動態的了解和關注。根據懷孕的長短,檢查不同的項目,確保胎兒正常發育,保證孕婦孕期的正常進行。較后,祝愿孕婦都能健康順利產下小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