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菊,女,主任醫師,教授,口腔科主任,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1983年畢業于醫科大學,之后一直在遼寧省人民醫院口腔科工作;1995年畢業于醫科大學,獲醫學碩士學位; 曾先后赴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研究學習; 1996年8月赴日本齒科大學進行為期一年的研修學習;1998年9月晉升為主任醫師; 1999年、2007年被評為沈陽市白求恩杯競賽專業服務標兵;2005年畢業于醫科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2006年獲遼寧省預防醫學會工作者稱號。大學畢業25年來,一直從事口腔醫學的臨床、教學、科研工作,掌握口腔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和治療,對口腔疑難病癥的治療手段和技術有獨到之處,深受患者的好評,在省內享有較高的聲譽。 先后赴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進行口腔牙周黏膜病的研究學習和口腔生化微生物實驗技術及齲病的研究學習;1996年8月作為客座研究員赴日本齒科大學進行為期一年的研修、學習,主要學習口腔病理及牙周病的治療,核心學習了牙周組織再生治療技術。回國后,較早在省內開展引導性牙周組織再生治療技術,為長期困擾口腔治療的難題——牙周病的治療開辟了一條新的方法,填補了省內牙周病治療的空白,受到了口腔學界的普遍關注,現已成為口腔牙周病治療的常規手段。為廣大牙周病患者帶來了福音。 先后在、省級雜志及會議上發表論文40余篇,參與編寫、出版口腔醫學專著2部。在日本留學期間,在國際專業教授青葉孝昭的指導下,完成了《小白鼠尖周炎動物模型》、《小白鼠尖周炎臨床病理研究》等課題,有2篇論文在日本《齒學》雜志上發表。 主持省科委課題《口腔變形鏈球菌的血清學分型》的研究,該課題獲1996年遼寧省科技成果三等獎;《NS-398對人舌鱗癌細胞凋亡的調節作用》獲2006年遼寧省自然科技成果三等獎;另有兩項研究分別獲2006年、2007年沈陽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 時間
-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 星期四
- 星期五
- 星期六
- 星期日
- 上午
- 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