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珍,女,主任醫師,耳鼻喉科教授,科主任兼教研室主任;大連理工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博士點博士生聯合指導教師,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碩士研究生導師。大連市一級核心學科帶頭人。中西醫結合學會耳鼻咽喉學科會第四屆委員,遼寧省康復醫學會第三屆理事,遼寧省康復醫學會聽力康復專業委員會常委,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學科遼寧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學科大連分會副主任委員。大連市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特聘醫生, 遼寧省力學學會常務理事T,醫師協會委員。是三項自然科學基金的項目負責人,獲得遼寧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共4項、大連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市級新技術獎6項。取得知識產權專利t3項,著書2部,在雜志發表論文30余篇。培養研究生20余人,有千余例臨床鼻內窺鏡手術治療鼻科、鼻眼、鼻腦相關手術經驗。開展了鼻內窺鏡下鼻腔淚囊吻合術、改良腭咽成型術等新技術,對OSAHS的個性化診斷與治療有獨到之處,善于對頭頸腫瘤等重癥及疑難病癥的診治。 90年以來,主攻先進技術鼻內窺鏡手術外科及鼻科結構功能相關基礎性研究,并對本領域高難技術有所突破,如成功完成了全喉全下咽全食道切除胃代食道重建術、前顱底手術等,填補了大連市該項技術的空白。圍繞行鼻內窺鏡手術以后,如何重建鼻腔結構,提高鼻腔鼻竇粘膜的自身防御機能,防止鼻腔與鼻竇的異構、粘連與鼻竇竇口閉塞等疑難問題,進行臨床與基礎研究。“T型硅管在鼻內窺鏡手術中的應用”、“鼻內窺鏡手術后促進粘膜纖毛恢復功能的研究”等成果,自行研制的鼻用T型管及鼻腔智能微效引流器,分別獲知識產權專利,是具有自主原始創新的科研成果。多次獲遼寧省和大連市科技進步獎及新技術獎,其中,大醫二院耳鼻喉科連續三次被遴選大連市一級核心學科學科,作為學科帶頭人,孫秀珍教授十分重視耳鼻咽喉學科的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03年被大連理工大學聘為生物醫學工程博士點博士生聯合指導教師。近年來,在科研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03年主持“內窺鏡鼻竇手術智能微型引流器的研制與應用”課題(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2004年主持“人體鼻腔結構與功能自適應生物模型”課題(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學科前沿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基于研究人體鼻腔結構與功能自適應生物模型數值化平臺,與鼻內窺鏡手術外科臨床密切結合,發揮多學科交叉優勢與特點,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尤其,近期完成的內窺鏡鼻竇手術智能微型引流器的研制,(2004年獲知識產權專利授權02846029),其成果不僅具有很高的理論水平,而且能產生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注意年輕高層次醫務工作者和研究生的培養工作,定期舉辦多學科交叉的學術研討會;指導博士生2名,碩士研究生14名。培養青年學科醫療骨干8名。 通過先進醫療技術的學習與引進,學科綜合水平有了很好提高。與五年前比較,門診量每月由1600人次增長到3300人次,增長率94%;年出院病人由230人次增長到750人次,增長率226%;科室年總收入由55萬增加到600萬,增長近12倍。04年被遼寧省指定為“大連市兒童聽力障礙診治中心”。
- 時間
-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 星期四
- 星期五
- 星期六
- 星期日
- 上午
- 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