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銀屑病傷身又傷心,銀屑病的心理護理也不容易忽視
銀屑病是一種免疫相關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疾病,易反復發作,病因復雜。該病不僅給患者帶來了沉重的疾病負擔,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還會給患者帶來嚴重的心理負擔。
日前,由北京大學醫藥管理國際研究中心開展的“原銀屑病疾病負擔和生存質量調研報告”發布,這是目前原銀屑病領域從患者角度出發,針對其治療情況、心理負擔、經濟負擔以及生活質量進行的調查研究。
此次調研了解了銀屑病治療和患者生存現狀,為推進銀屑病先進治療方式,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完善保障**提供了很好的依據。
調研結果顯示,目前原銀屑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不甚理想,患者的心理和經濟負擔沉重。參與調研的醫生學者呼吁,提高銀屑病的社會關注度,重視患者疾病和心理負擔,有效推進臨床治療方法革新,促進具有明顯的先進治療方式臨床應用。
調研報告指出,銀屑病給患者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和心理負擔,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并且銀屑病嚴重程度越高,對患者的總體影響就越大。其中,患者的心理負擔和歐美相比尤為嚴重。
過去一年中,89%的患者表示有精神壓力;78%的患者曾遭受過歧視的經歷;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有34%的患者因患銀屑病有念頭,5%的患者過去一年曾實施過行為。相對輕度患者,中重度患者的心理負擔更為突出,有精神壓力、有過被歧視、有傾向和曾有行為者比例分別為99%、91%、46%和7%,明顯高于整體水平。
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少有11%的患者曾尋求過心理治療,51.5%的患者為減輕心理壓力,而選擇封閉自己,不與社會、朋友,甚至家人接觸,對自身健康及社會發展而言都存在很好的隱患。同時,銀屑病帶來的醫療成本和社會負擔也不容小覷。
報告顯示,銀屑病患者醫療總支出占年收入20%,年住院率13%(中重度患者住院率26%)。與此同時,有37%患者因患銀屑病失業,73%患者表示因銀屑病而降低工作效率,中重度銀屑病患者中,失業率更是高達48%。
北京大學藥學院藥事管理與臨床藥學系主任、北京大學醫藥管理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史錄文表示,此次調研報告結果發人深省,警示我們,銀屑病患者的身心負擔和生存狀況遠遠超出我們既往認知,其對社會和自身造成的影響和隱患不容忽視。其中心理因素是其發病或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銀屑病疾病治療過程中應更加重視心理治療并貫穿始終。同時要進一步加強銀屑病疾病宣傳教育,增加公眾和患者對銀屑病的認知,減少公眾對銀屑病患者的歧視,進而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幫助更多患者重返正常生活,重啟社交生活,并提高生活質量。
此次調研報告還真實反映出目前銀屑病的診療情況。調研報告顯示,目前銀屑病治療方式多以傳統方式為主,使用較多的是外用藥治療,其次分別是潤膚劑護理、物理和中醫中藥等,進行過生物制劑治療和心理治療的患者占比都相對較少。
與此同時,過去一年治療中67%的患者曾發生過不好反應,62%的患者表示對目前的治療方案不滿意。
為此,北京京科銀康中醫院楊廣義院長表示:“下一階段的工作核心,將是針對該調研報告中提到的一系列問題,對臨床工作進行適度調整,再度提升臨床效果,提升心理治療在臨床治療中的占比。從治療、藥物、細節上提升,切實減輕患者的經濟壓力”。
針對調查報告中提到不好反應和治療方案的問題,楊廣義院長還特別指出:“北京京科銀康中醫院一直堅持中醫綠色治療,除常規物理治療外,為防止副作用和過敏現象的發生,醫院一直避免毒性中藥、慎用動物藥的使用,以上品、中品等補益類植物藥作為治療銀屑病的主要藥物,治療原則也始終以:扶正驅邪、平衡陰陽、調節免疫等思想為主,因此在、治療滿意度,乃至醫療服務上,一直深受銀屑病患者的廣泛認可”。
此外,楊廣義院長還強調,近期將專門將組織醫院全體醫護人員,共同學習和消化這份報告,以全面提升銀屑病治療和護理水平,更好地服務每一位到診的銀屑病患者。